- 銀色拳擊手套: 在打贏總冠軍之後,在比賽開始前畫面變暗時按著"1"即可換上銀色手套
2007年4月19日星期四
Wii Sports 小技巧 - 網球篇
- 把網球場換成藍色的練習場 : 選完人之後有一個警告訊息,在這個地方按住 2 幾秒鐘再按A成功的話在選擇打幾場的時候就會變藍色了
- 網球跟自己對打 : 在單人模式時可以把自己放在不同邊,可以自己打自己接,很有挑戰
- 讓網球跟拳擊比賽更多觀眾 : 網球跟拳擊達到職業水準(Pro),而且所有自創的Mii都會出來
Wii Sports 小技巧 - 保齡球篇
- 把人往盡量往最左邊或最右邊調,並且瞄準隔避球道,可以把隔避的球瓶擊倒, 試著加上一點旋轉並且多試幾次就可以辦到了. 隔避球道擊倒的球瓶會算在自己的分數裡!
- 丟球時丟高一點球會比較直,或是慢慢丟出去也會比較直
- 換保齡球的顏色 : 在螢幕轉黑準備丟球時,按著Wiimote上的方向鍵即可換球色
上 : 藍色
下 : 綠色
左 : 紅色
右 : 金色 - 在下球時放掉B鈕,球會往後丟嚇到後面的人
- 訓練模式中九十一個球瓶那一關,若把球丟在隔板上一路到底,會爆炸並且全倒
- 鑽石花紋保齡球 : 保齡球達到職業水準 (Pro)
- 保齡球比賽時打隔壁的瓶子 : 比賽時站到最旁邊丟(當然也也要轉一下方向)通常會洗溝,可是高手的話還是有可能會打到一些瓶子打到的話還會算分喔!最好是雙人模式,可是單人也有可能
- 很多人都知道的保齡球練習第三項目拿182分:把球丟到左邊或是右邊(看你用哪一隻手玩)的欄杆上而且都沒有掉下來,成功的話會聽到"卡"一聲然後爆炸的聲音,之後就看91個瓶子全倒X2 = 182分
2007年4月15日星期日
唔用腦遊戲奇軍突起

【明報專訊】遊戲雜誌主編神武輝義要遊戲機雜誌Game Station主編、筆名「神武輝義」的林勇評論近代遊戲機發展,他說,遊戲機世界愈來愈兩極化,複雜難玩的RPG(角色扮演遊戲)固然長玩長有,然而「唔使用腦」的消閒遊戲亦愈出愈多。
本 身是忠實機迷,29歲的林勇在城大工程系畢業後,便決定以打機為業,是同學眼中的另類。為了要在出書前打爆機,連續10多小時不眠不休研究攻略是等閒事。 林說,以前的RPG,例如《超級機械人大戰》、Final Fantasy、Dragon Quest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遊戲,但難度偏高。玩家要細心思考,懂日文,少點耐性也難以完成,市場局限於小撮機迷。到去年任天堂Wii推出,改變了遊戲 機的生態。
「Wii的出場可謂奇軍突起,攻陷了一班平日不打機的人。遊戲模式基本上是『齋劈、齋動作』,又有體感、音樂,唔使用腦,吸納了許多非hard core(核心)玩家。」他指,日本任天堂推出Wii有一句口號,是「日本任何一個買菜師奶都會玩和買的遊戲機」。
林說,新的遊戲愈來愈易玩,「以前一關要打1至2個鐘,有100關,現在的遊戲只有約40關,每關半個鐘打完……機迷自然會覺得可惜」。
不過,林亦不忙指出,遊戲機也有訓練思考的,例如有遊戲要玩家扮律師,思考證物、供辭,又例如日本川島隆太教授研發的DS腦力鍛煉遊戲,又或者PSP Talkman多國語言翻譯遊戲。總之比昔日更多元化,視乎你想點玩。
自己以打機為業,但林自言不贊成其他人沉迷,也不覺得時下遊戲機容易上癮﹕「反而電腦網上遊戲真的會打到人傻,因為很難才可以升level,寶物很難掘,網上又永遠又人陪你玩,很易中毒。」
打Winning教仔
【明報專訊】跨國公司高層Kinson已為一子之父、在公司是「萬人之上」的盧健生(Kinson),一樣鍾情手提遊戲機。打怪獸、煮飯跳舞這些「柴娃娃」玩意不是盧的心水。盧最愛玩的,是生活中兩大嗜好──賽車和足球。
真實生活中,盧是業餘F2000賽車手,曾加入車隊參加亞洲巡迴錦標賽,閒時會去馬來西亞找賽道練習,遊戲機是他上賽道前的熱身工具。「遊戲機仿真度高,在虛擬世界內,你可以先熟習賽道,認得哪裏是左轉、右轉、直路,何時上坡下坡,多玩幾次便記得,到真的去到現場,便可專心研究加速、找brake point。」
對這名跨國電訊公司高層來說,遊戲機世界也令他可於那些「可望而不可即」的跑道奔馳,實現願望,「像蒙地卡羅、意大利的Monza,這些高速賽道,一年只封路一次給F1比賽,平時是無機會去的,但打機就可以試玩這些跑道,好有滿足感!」
盧年少時遊戲機還未盛行,他與朋友玩的都是士多門外的乒乓波黑白電視遊戲機,或遊戲機舖的「食鬼」;畢業後投身社會,盧便與遊戲機絕緣。近十年來當上父親又再迷上這玩意:任天堂、Game Boy、PS2、PSP他都玩過,下一個目標是PS3。平日下班回家,盧會與兒子雙打足球半句鐘,他視打機為與兒子溝通的橋樑,甚至是「教仔」工具。
盧健生念電子工程出身,日常工作又與電子通訊有關,對遊戲機的圖像處理特別敏感,打機時亦特別提醒中一的兒子留意「AI(人工智能)缺陷」,「例如有時足球會穿過人的手,這些便是error了」。他認為,年輕人打機不應純綷為玩,亦可以認識電腦軟件,啟發思維。
「圖像流暢了、人物愈來愈像真,細節亦豐富了,就連足球員的鞋底幾多粒釘,也和真實一樣,這些都要軟硬件配合。」他自言,玩遊戲機讓他保持市場觸覺,哪一部遊戲機出第幾代,哪一個遊戲出到第幾個版本,他都不會脫節,「是社交的一部分」。
有一次,盧在公司搞周年聚餐,身為老闆的他要安排入席前的娛樂節目,他決定搞搞新意思,找來大電視、投影機,跟同事一起玩賽車遊戲,甚得下屬歡迎,一眾年輕男女排長龍爭做車手。「成日都打麻將,不如打機健康鱓啦!」
真實生活中,盧是業餘F2000賽車手,曾加入車隊參加亞洲巡迴錦標賽,閒時會去馬來西亞找賽道練習,遊戲機是他上賽道前的熱身工具。「遊戲機仿真度高,在虛擬世界內,你可以先熟習賽道,認得哪裏是左轉、右轉、直路,何時上坡下坡,多玩幾次便記得,到真的去到現場,便可專心研究加速、找brake point。」
對這名跨國電訊公司高層來說,遊戲機世界也令他可於那些「可望而不可即」的跑道奔馳,實現願望,「像蒙地卡羅、意大利的Monza,這些高速賽道,一年只封路一次給F1比賽,平時是無機會去的,但打機就可以試玩這些跑道,好有滿足感!」
盧年少時遊戲機還未盛行,他與朋友玩的都是士多門外的乒乓波黑白電視遊戲機,或遊戲機舖的「食鬼」;畢業後投身社會,盧便與遊戲機絕緣。近十年來當上父親又再迷上這玩意:任天堂、Game Boy、PS2、PSP他都玩過,下一個目標是PS3。平日下班回家,盧會與兒子雙打足球半句鐘,他視打機為與兒子溝通的橋樑,甚至是「教仔」工具。
盧健生念電子工程出身,日常工作又與電子通訊有關,對遊戲機的圖像處理特別敏感,打機時亦特別提醒中一的兒子留意「AI(人工智能)缺陷」,「例如有時足球會穿過人的手,這些便是error了」。他認為,年輕人打機不應純綷為玩,亦可以認識電腦軟件,啟發思維。
「圖像流暢了、人物愈來愈像真,細節亦豐富了,就連足球員的鞋底幾多粒釘,也和真實一樣,這些都要軟硬件配合。」他自言,玩遊戲機讓他保持市場觸覺,哪一部遊戲機出第幾代,哪一個遊戲出到第幾個版本,他都不會脫節,「是社交的一部分」。
有一次,盧在公司搞周年聚餐,身為老闆的他要安排入席前的娛樂節目,他決定搞搞新意思,找來大電視、投影機,跟同事一起玩賽車遊戲,甚得下屬歡迎,一眾年輕男女排長龍爭做車手。「成日都打麻將,不如打機健康鱓啦!」
訂閱:
文章 (Atom)